2009年旅游行业发展研究

        旅游行业在 08 年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导致全行业增速放缓,甚至某些地区旅游业出现负增长,而 09 年又将面临全球经济下滑,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不利局面,但我们仍然认为中国旅游业长期趋势看好。

  根据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 2015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届时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可达 2 亿人次,国内旅游人数可达 26亿人次以上,出境旅游人数可达 1 亿人次左右,旅游业总收入可达 2 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据此推算,至 2015 年我国旅游收入将保持 8%的年均符合增长。

  我们认为驱动中国旅游业长期高速增长的基本动力是:旅游产业政策推动和旅游需求拉动。从目前来看,这两方面的驱动力将长期存在并发挥积极的作用。

  图 1:旅游业长期发展驱动力

 

  1.1 产业政策推动

  从本次欧美经济下行导致我国出口减速,从而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增长可以看出,外需过旺、内需不足,投资强劲、消费疲弱的问题已成为中国经济重要的结构矛盾。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将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

  旅游消费作为直接层次上的最终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消费等方面作用明显,并且对内需的刺激具有放大效应。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每收入 1 元,可带动相关产业增加 4 元收入;旅游从业者每增加 1 人,可增加 4.2 个社会就业机会。

  2008 年 8 月,国家发改委联合六部委《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指出: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通过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加强旅游景点交通等基础设施建,完善金融支持政策,积极提供旅游就业援助四个方面,来加快发展旅游产业,扩大旅游就业规模。

  迄今为止,我国已经有 20 多个省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和重点产业优先发展。“十一五”期间,许多省份都对旅游产业的规划发展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提供了多方位的政策扶植。

  产业扶植政策对旅游业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2007 年国内旅游业收入实现接近 25%的高速增长,除了宏观经济环境良好的因素以外,与各地方政府在“十一五”期间对旅游产业的扶植政策开始奏效是密不可分的。

  图 2:地方政府与旅游业的互动关系

 

  由于旅游产业对于我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经济转型战略作用显著,对旅游产业的政策扶植将具有长期性,形成持续性推动作用。

  1.2 旅游消费需求拉动

  上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居民出游热情高涨。1995 年到 2007 年,城镇居民旅游人次从 2.46 亿人次,增长到 6.12 亿人次,增长 1.49 倍;农村居民旅游人次从 3.83亿人次,增长到 9.98 亿人次,增长 1.61 倍。尤其是最近这 5 年间(2003 年到 2007 年),国内旅游总人次从 8.7 亿人次,增长到 16.1 亿人次,年均复合增速高达 16.6%,显示出旺盛的旅游消费需求。

  图 3:城镇和农村居民旅游人次

  图 4:出游人次高速增长

  与此同时,人均旅游消费也出现了较为稳定的增势。1995 年到 2007 年,城镇居民人均旅游消费从 195.33 元增加到 482.65 元,增长 1.47 倍。

  图 5:人均旅游消费稳定增长

  我国居民旺盛的旅游消费需求并不完全能用经济原因来解释。1998-1999 年,我国GDP 增速下降到 8%以下,而这两年的国内旅游消费年均复合增长仍然达到了 15.8%。而且从 1995 年到 2007 年间,除了特殊的年份(2003 年非典),旅游消费增长速度都远高于同年 GDP 的增速。我们认为旅游消费需求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作用:经济因素、时间因素和心理需求因素。

  图 6:旅游消费需求的影响因素

 

   经济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2007 年,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13785.81 元,农村居民家庭年纯收入也达到了 4140.36元。正是由于收入水平的不断提升,带了了我国居民的消费升级,产生了对旅游这种生活改善型、享受型、发展型消费的需求。

 

   时间因素

  我国从 1995 年颁布《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实行“双休日”休假制度,法定假日达到 104 天;1999 年颁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开始执行“黄金周”制度,法定假日达到 114 天;2007 年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将三个“黄金周”改为两个“黄金周”和五个“小长假”,使假日分布更为合理,更有利于人们出行旅游。2007 年底,国务院第 198 次常务会议通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对职工的带薪休假权力进行了法律保障。

  这一系列的休假制度,为居民外出旅游提供了时间保证,对促进居民旅游消费作用明显。例如,1995 年执行双休日制度,当年国内旅游消费产生爆发式的增长,同比增长 34.4%;而 1999 年实行“黄金周”制度以来,更是极大的刺激了人们的旅游消费热情,使人们可以有机会选择长途旅行。

   心理需求因素

  现代生活竞争激烈、节奏块、压力大,使得人们平常很少有机会能与家人朋友有充分的情感交流。通过假期旅游来减轻工作压力、开拓眼界、沟通感情,无疑一种最好的选择。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旅游交通设施改善和景点景区开发的完善、治理的规范,节假日与家人朋友结伴出游,已经成为了许多人的一种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我们认为,只要是不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经济状况严重恶化,人们会依然选择执行出游计划来满足心理需求。

  1.3 旅游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从我国旅游业收入占 GDP 比重、出游率(旅游人次/总人口数)和旅游人均花费来看,我国目前旅游产业依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发展空间巨大。

  从旅游收入占 GDP 比重看,世界中等以上发达国家旅游收入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达到 8%以上,而我国 2007 年旅游收入占 GDP 的比重只有 4.4%。从旅游人均花费看,2007 年我国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仅为 69 美元,2003 年美国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为 1685 美元,2002 年法国国内人均旅游花费为 831 美元。从出游率指标看,2007 年中国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率仅为 122%,而欧美国家平均出游率已经达到了 400%。

  图 7:旅游业收入占 GDP 比重低

  图 8:人均旅游花费和出游率均处于低水平

  综合以上观点,政府对旅游产业扶植政策和我国居民对旅游消费需求,这两个主要驱动因素长期不会发生改变,加上目前我国旅游业处于较低发展水平,未来空间巨大,因而我们对旅游产业长期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

    第 2 部分 09 年增速约 14%

  09 年国内经济增速下降和国际经济严重衰退,势必会对我国旅游业产生不利的影响。通过我们的研究,经济下行对我国国际旅游收入负面影响较大,对国内旅游收入影响较小,而在我国旅游总收入的结构中,国内旅游收入占主导地位。因此我们对 09 年旅游业总体保持乐观。

  2.1 国际旅游形势不乐观

  全球经济下行,主要客源国(地区)经济不景气,势必造成入境商务游客和观光休闲游客大幅减少,对我国国际旅游造成冲击,尤其是对国际旅游收入依赖较大的广东、上海和北京等省份旅游总收入影响较大。

  从历史数据来看,国际旅游具有明显经济周期性。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造成日本和中国香港地区经济出现负增长,直接导致我国国际旅游收入增速大幅下降到 5%以下。2001 年由于“911”和互联网泡沫,美国经济出现严重下滑,GDP 增长仅有 0.8%,中国香港经济增速降至 0.6%,受此影响我国国际旅游收入增速也从上年的 15.1%下降至9.7%。

  图 9:国际旅游收入与经济周期的一致性

 

  事实上,经济下行对国际旅游的负面影响正在体现。根据国家旅游局对 08 年 10 月的单月入境游客统计,香港同胞 651.31 万人次,同比下降 2.5%,澳门同胞 198.02 万人次,同比增加 5.32%,台湾同胞 42.41 万人次,同比下降 1.36%。港澳台游客合计下降0.81%。在前四大入境客源国中,韩国游客同比下降 19.23%,日本游客同比下降 9.64%,美国游客同比下降 11.4%,俄罗斯游客同比下降 6.79%。外国人游客合计同比大幅下降11.5%。

  另外东南亚部分国家政局动荡,也使得前往中国旅游的人数大幅下降。08 年 10 月,泰国游客同比下降 16.6%,印尼游客同比下降 38.74%,菲律宾游客同比下降 20.3%。我们预计全球经济不景气和部分国家的政局动荡,依然会对我国 09 年国际旅游市场造成不利的影响。

  从我国入境客源分布来看,外国游客占比 20%,港澳台游客占比高达 80%,对国际旅游收入起决定性作用。

  图 10:入境旅游客源分布

    预计 09 年港澳台游客增长会放缓,但依然会保持正增长,而外国游客出现负增长的可能性较大,国际旅游收入实现 2%的小幅增长。

  2.2 国际旅游对旅游总收入影响有限,国内旅游是主导

  09 年我国国际旅游市场不乐观,但对我国总体旅游收入的负面影响有限,主要因为国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较低,而国内旅游起主导作用。1994 年到 2007 年,我国国内旅游收入从 1,023.51 亿元增加到 7,770.60 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6.87%;同期国际旅游收入从 622.53 亿元增加到 3088.42 亿元(按当年年底美元/人民币汇率折算),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3.11%,小于国内旅游收入的增速。

  图 11:国内旅游收入与国际旅游收入比较

     由于国际旅游收入的增速较慢,其所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下滑的态势。1994 年国际旅游收入的比重为 37.82%,而到 2007 年仅为 28.44%,国内旅游收入比重接近 72%

    

  我国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速度更快,短期内对旅游总收入的主导作用不会发生改变。在 09 年我国国际旅游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内旅游市场的表现成为关键。

  2.3 国内旅游的前景乐观

  对 09 年国内旅游前景保持乐观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目前国内旅游的增长方式是依靠旅游人数的拉动,人均旅游消费的贡献较小。国内居民对旅游需求存在“刚性”,09年旅游人数仍然会出现大幅增长,与此同时人均旅游消费的下降空间有限,国内旅游收入出现高增长的可能性较大。

  2.3.1 旅游人数仍将保持高增长

  国内旅游增长主要靠旅游人数拉动。2004 年到 2007 年,中国经济以每年 10%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同期国内人均旅游消费却增长缓慢,国内旅游收入的高速增长主要是由出游人数的增长来拉动。这充分表明了我国尚处在“全民观光游”阶段,国内旅游业的发展依靠的是参与的广度,而不是旅游的深度。

  我们看到,每年节假日“廉价”消费的景区景点人满为患,收费较高的一些休闲娱乐项目依然只是少数人的选择,这也充分说明了现阶段我国国内旅游业的这一消费特征。

  图 13:国内旅游增长主要靠旅游人数拉动

 

  国内经济增速放缓不会导致人们放弃旅游计划,出游人数仍会保持高增长。在前面对旅游消费需求的分析中提到:经济因素、时间因素和心理需求因素共同决定了人们的旅游消费选择,经济因素只是影响国内旅游消费需求的一个方面。普遍预测 09 年 GDP增速在 8%-9%,而 2010 年国内经济开始复苏,由于对宏观经济面的良好预期存在,居民 09 年的旅游消费信心不会出现根本性的恶化。另一方面,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906.90 元,仅占可支配收入的 6.57%,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 222.50 元,仅占纯收入的5.37%,即使收入增速下降,旅游消费也不会对人们造成经济上的压力。

  促进旅游消费需求的另外两个因素:时间因素和心理需求因素未发生改变。我们前面谈到,出于缓解工作压力和沟通情感的心理需求,节假日旅游已经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从而产生旅游的“惯性消费”。08 年由于自然灾害频发,大多数人没有完成既定的旅游计划,在 09 年进行“补偿性”出游的愿望强烈。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 08 年基数较低,我们预计在 09 年国内旅游人数出现高增长。2.2.2 人均旅游消费下降空间有限国内旅游人均花费仅为 400 多元,除去交通、基本食宿以及门票等刚性消费以外,可节省的空间有限。以 1999 年到 2007 年的旅游消费数据为样本,人均旅游消费占可支出收入的比率逐年减少,旅游消费呈现出“生活必需品”的消费特征,表明旅游花费的收入弹性小,因而在收入增长放缓的情况下,人均旅游花费出现大幅的减少的可能性较低。

  图 14:人均旅游消费占收入比重逐年下降

 

   农村居民旅游支出比率

  经济增速放缓虽然不会导致人们放弃出游计划,却依然会使人们选择“节约型”的旅行方式,尽量减少旅行开支。预计 09 年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将维持 08 年的水平或略有下降。

  2.3 09 年也存在有利的外部条件

  08 年自然灾害造成旅游收入基数低。一季度南方发生雪灾,造成安徽、江西、河南、湖南、湖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14个省(区、市)7786.2 万人受灾,公路、铁路、桥梁、通信等基础设施遭受严重破化。二季度汶川发生里氏 8 级地震,中国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均有不同程度的震感,其中以陕甘川三省震情最为严重,并且随后余震不断,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受灾最为严重的四川省是中国的旅游大省,2007 年四川国内旅游收入占全国国内旅游收入的15.18%。截止到 2008 年 10 月,四川国内旅游收入同比下降 15.7%,而其它省份在 08年也因为灾害原因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速下降。08 年国内旅游收入的低基数,为 09 年实现增长创造了空间。

  国家为保经济拉动内需的政策对旅游业有利。为了保证 09 年经济增速在 8%以上,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拉动内需,保障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如 4 万亿基础设施和改善民生的投资;大幅度提高 2009 年生产的粮食最低收购价格,增加农民收入;降低个人所得税,提高城镇居民收入等。这些举措提升了人们对我国经济的预期,提高了人们的消费信心。中央确定今年第四季度增加中央投资 1000 亿元,新增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10 亿元,拉动地方投资 30.5 亿元,安排建设项目 32 个,用于项目的展陈场馆、管理用房、游客中心等设施的建设面积约 9.2 万平米。这些投资的效果部分将在 09 年得以体现,直接或间接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基于以上分析,并且假设 09 年:

   不发生重大自然灾害

   GDP 增速 8%-9%,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不发生大幅下降

   国内经济在 2010 年复苏

  图 15:旅游总收入实现 14%增长

 

  预计国际旅游收入 1.2%的增长,国内旅游收入 20%的增长(国内旅游人数 20%增长,国内人均旅游消费零增长)。按照国际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 28%,国内旅游收入占72%的比例计算,预计 09 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实现约 14%的增长。


上一篇:新材料行业投资前景分析

下一篇:乡村旅游的健康发展之路

在线咨询 400-666-8495